为何清华、北大毕业生都不愿去上海?
(为何清华、北大毕业生都不愿去上海?)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上海学历歧视?
最近,上海出了个很有关注度的新闻。
8月3日,上海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公布了《2018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尽管标准分仍为72分,但今年的政策中新增加了这样一条规定:北大清华本科毕业生可直接落户上海。
这两年,“逃离北上广”的口号隔三差五就会在网上轮播一番。北上双城对于外地年轻人来说,横在路前最大的两座山无非是房价和户口。上海此次确实为清北人才、尤其是本科生提供了一张更诱人的入场劵。
消息一出,网友们吵翻了,有人认为这是唯学历论的表现,甚至是对非清北毕业生的歧视;还有人表示该政策只是试点,不宜过度解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上海和北京相关专家解读政策,受访的一位上海专家认为,这是上海参与“抢人”大战的信号,希望未来能在清华北大试点后将政策扩大到更多985高校。也有学者认为,不反对以学历来分层吸引人才,但此政策存在对非清北名校的歧视。
种种声音背后,我们却嗅出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味道:
第一,直接跑到北京地盘上抢人,上海到底有多么“饥饿”?
第二,既然如此“饥饿”,那为什么还这么“挑食”?非清华、北大不可?
第三,这是学历歧视吗?
饥饿?清华北大毕业生,好像不太爱去上海...
图片来源/新华社
先说“饥饿”,“饿”最根本的原因是自己碗里的东西少、不够吃。
是的,上海对北大、清华应届毕业生的吸引力比我们想像中弱得多。
根据《2017年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去年北大所有签订三方就业协议的毕业生(包括本科、硕士、博士)中,选择上海工作的毕业生仅占2.77%,共67人。
先不说选择留京的毕业生超过1000人,占比超过4成,到杭州市、广州市就业的北大毕业生也超过百人,就连地处西南的成都也吸纳了79名北大毕业生,压了上海一头。
2017年北京大学毕业生签约省会城市分布来源:《2017年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图来自北京大学2017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那么,清华的情况会不会好点呢?
毕竟上海在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高精尖的工科技术方面非常突出。
然而,现实很扎心。《清华大学2017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仅4.1%的清华本科毕业生选择奔赴上海,而同样的数据,广东占35.4%,浙江占近8%。
不过,相比本科生,清华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更愿意去上海发展,分别有13.1%的硕士、9.7%的博士到上海就业。但广东仍能与其平分秋色,去年有18.2%的清华硕士与8.7%的博士前往广东。北京不必说,留京的清华硕士、博士都占据了半壁江山。
清华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情况来源:《清华大学2017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站在中国教育界巅峰的两大院校毕业生,比起选择上海,竟然更愿意去广州、杭州、成都等地发展。上海不仅“饿得慌”,可能还有点“心里苦”。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发布的《2018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显示,北大、清华是作为一个试点,后续很可能“建立本科阶段为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直接落户的绿色通道”。
为啥挑食?还专挑“清北”这盘菜?
从数据中看,清北学子不那么乐意到上海。但上海仍很执着地表示:我需要你们!
为什么上海非挑“清北”这盘菜不可?
我们来看看,清北学子毕业后都去了哪些行业。
综合本科、硕士、博士,《清华大学2017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清华毕业生就业人数较多的行业前三分别是: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清华大学2017年签三方就业毕业生的单位行业分布来源:《清华大学2017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根据《2017年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北大毕业生就业人员数量前三的行业是:
金融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北京大学2017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来源:《2017年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综合来看,清北学子毕业后从事的行业:
第一是金融业;
第二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第三是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行业。
这个排名一亮出来,事情就已经很明显了。
金融业是上海的重要经济支柱和城市名片。上海市长应勇在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今后五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但随着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对金融行业的重新赋能,上海一直面临不小的挑战。
6月BOSS直聘研究院发布的《长三角地区金融行业人才供需变化与趋势》显示,上海高校培养的有技术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存量不足,整体竞争力弱于北京。
以风控岗位为例,今年以来,上海市金融企业在BOSS直聘平台发布的该岗位中,有30%需要求职者掌握Python、R等计算机语言,而上海满足要求的人才供需比为0.75,明显低于北京的0.93。
除了金融,上海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方面同样信心勃勃,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要加快培育此类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产业发展最需要的是人。试想,如果这批乐于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清北学子愿意到上海发展,上海无疑可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再迈一步。
另外,清华的双一流学科生物医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以及北大的传统强势学科医学、化学、生物学等都与上海的目标:“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的世纪级先进产业集群非常契合。
因此,这可看作是上海对精准吸纳年轻人才的一种尝试。所谓“缺什么补什么”。在上海严控城市人口数量、众城抢人的情况下,上海必须更精准地向自己所缺的“这盘菜”伸出筷子,或许这就是上海式“挑食”。
这是学历歧视吗?
在评论中,不乏网友们的质疑之声。
“为什么歧视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生?为什么偏袒北大清华的本科生?上海你把复旦交大的本科生还放在眼里吗?我不服!”
仔细回味网友们的不开心,看来看去无非是绕着两个点转:
其一是户口。
在网友们看来,上海,这可是魔都啊,我们辛辛苦苦打拼奋斗得不到的户口,就这么轻易地让北大清华的本科生拿到?
可上海的户口真的很难拿到吗?
从2005年开始,上海就开始实行积分落户政策,最开始是64分,后来变成了72分。所有达到分数的人才都能落户。在评分标准中,应届生根据其学校档次、专业情况、学习成绩、获奖情况等计算积分,只要满足积分的要求,不论是在国企还是在民企工作,都可以落户上海。
据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有朋友在上海工作,她所在律所的上海办公室,几乎所有硕士毕业的新人都可以拿到上海户口。如此看来,与挤破头都难以拿到的北京户口相比,拿到上海户口的几率似乎大了不少。
第二点是,为什么北大清华的本科生可以直接落户?
注意,网友们的点在直接。假如你是应届的清华北大毕业生,你就可以直接落户上海了。新规定中真的是这么说的吗?
政策中写到,“符合基本申报条件”的才可以直接落户,而至于“基本申报条件”包含什么方面,还没有具体说明。
也就是说,清华北大的应届本科生这一身份并不可以直接落户,你还需要满足条件,上海才考虑让你落户。
因而,上海落户政策的变动,并非是一个重要的变革,不过因为贴上了清华北大的标签,才会让舆论抖了一抖。
清华北大的本科生就一定是人才吗?
经济学家斯宾塞曾提出这样一个理论——教育信号传递。在他看来,大学教育把人划成三六九等后,向用人市场传递价格。
这也是为什么在“抢人大战”中,上海对清华北大本科生的身份如此看重的原因。
当没有可能进行最精细的筛选时,品牌的力量不会让你失望,相信名校,不失为最快捷,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毕竟清华北大出现人才的概率远超一般学校。
能考上这些学校的学生们,都是站立在各个省市金字塔顶端的位置,不首选相信他们,那还能去相信谁呢?
新规定一出,尽管不少人曾批判这是对学历的歧视,但不可否认,强调北大清华的本科学历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读书无用论”,带来积极的社会导向。
上海挖北京墙脚,如何挖得动?
有人说,上海的这一招,是赤裸裸地挖北京的墙角,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挖?
在这波信息产业的发展潮流中,上海并不算有优势,这一点被外界诟病已久。正因为缺了华为、阿里巴巴这样信息产业巨头,在城市对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吸引力上,显得比深圳、杭州略逊一筹。
事实上,根据上述两份报告,雇用清北学子最多的企业就是华为,2017年共204位清北学子去华为工作,其余录取清北学子人数最多的私企分别是是腾讯、网易(杭州)、广州博冠信息科技(网易游戏)、阿里巴巴。
上海的互联网旗手一时还没出现,有可能扛旗的是最近站在舆论风口的拼多多。那么,上海靠什么来吸引清北大学生?答案简单粗暴:直接落户。
本科就读于清北的应届生只要顺利毕业,并被符合基本条件(企业注册资金达100万)的上海用人单位录取,就可直接落户上海。而其他毕业生,按照一系列打分规则,获得72分以上才能直接落户。
算了一下,就算毕业院校一流,也得再拿点市优秀三好学生、建模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左边加分右边奖项才稳妥。
横向对比也许差距并不明显,那么请感受下,另外一波与清北毕业生一样享受直接落户都是什么样的人才?
一句话,上海这次拿出了十足的诚意。也正是这种直接落户条件之间的巨大差异引起网上的争议,不过,这个政策还是理性的。
目前,上海的居住证政策已经比较完善。
户口对于清北本科毕业生来说,最大的利好应该是小孩上学的便利、单身也可买房、买车不用等三年(上海非户籍人口拍沪牌需要持续缴满三年社保)。
但实际上,以本科生毕业为例,21、22岁的年轻人,小孩应该不在三、五年的计划内,依靠自己或家人在上海买房并非易事,此外在地铁网线最密布的上海,毕业三年内买车也不是刚需。
所以,上海户口给予清北人才的优惠,很大程度上需要他们在上海真正能站稳脚跟才能享受。直接落户政策表明的是一种态度:你可安心来这片土地上奋斗,没有后顾之忧。不用努力干了几年之后,却因为小孩上学不方便等因素而返乡。
这两年,“逃离北上广”的口号隔三差五就会在网上轮播一番。北上双城对于外地年轻人来说,横在路前最大的两座山无非是房价和户口。在北京,即使是清北人才,落户仍有一系列条条框框。
比如2018年《北京市引进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工作管理办法》第十三条:
原则上应具有研究生学历。引进当年博士研究生一般不超过35周岁,硕士研究生一般不超过27周岁。其中,教育、医疗卫生系统引进硕士研究生一般不超过30周岁。
这样一对比,上海此次确实为清北人才、尤其是本科生提供了一张更诱人的入场劵。虽然看似轻松入场,但这条路仍充满挑战,需有能力应对竞争和高额生存成本的人才可能走得下来。
如果这次试点顺利,未来,上海可能会面对更广阔范围的高校开放绿色通道。可以想象,未来上海的人才资源将进一步快速充盈,优胜劣汰也将更加激烈。
↓↓关注鸣金网,拥抱科技创新
举报/反馈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相关内容
- 本科生怎么申请落户天津
- 上海户籍的秘密,走进清华园,清华研究生是本科生规模的将近3倍
- 如何保研北大?上海实力学霸:排名专业第一,本科发表SCI,奖学金拿到手软!
- 非全日制本科可以考在职研究生吗?
- 上海落户中级职称问题知悉?
- 上海落户:高级申报专业可以与中级保持一致吗?要注意哪些?
- 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打印版)word版本.pdf
- 关于做好我校2021届毕业生档案归档工作的通知
- 现在自考本科学历、下一步准备考研、在没有学位证的前提下(不要问为啥没有)、对考研有阻碍吗?
- 上海落户国外硕士,专科去国外读硕士回上海能落户吗?
热门文章
- 黄浦区2+3大专学校幼师专业有哪些2022已更新(今天/发布)
- 曾扬言赶超清北的西湖大学,2022年首次招收本科生,5个专业可选
- 江苏盐城人才优政“强磁场”吸引全国20所名校毕业生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关于2015年第一批高校毕业生拟录用人选公示
- 985硕士生:毕业两年半上海一套房,晒出年薪后,网友:扎心了
- 在外省上五年制统招大专毕须要转户口
- 【本科生】2021-2022学年上海市奖学金评选通知
- 本科西交,考研失败,调剂到西电还是工作呢?
- 在上海的本科毕业生,一个月多少工资合适呢?
- 致上海大学2022届毕业生的一封信!
最新文章
- 落深户要什么条件,全日制本科入户深圳
- 非应届本科生入户深圳的要求
- 本科生深圳入户条件2019政策深圳落户材料
- 深圳取消大专生入户(深圳取得户口的条件)
- 本科可以入深圳户口吗,入深户条件
- 深圳入户本科生有什么福利的简单介绍
- 我是普高应届美术生,联考校考都失利,走不了统招本科,想问一下自考本科怎么样?
- 条件是非全日制大专想办理深户,这个证书你不知道?
- 本科生直接落户深圳
- 应届本科生入户深圳的利弊就这么简单!
推荐资讯
- 上海和深圳哪一个更适合“草根”毕业生打拼?过来人说出经验
- 入户深圳非全日制本科补助你领了吗?不知道就亏大了!
- 外地人落户深圳:深圳落户方式和区域如何选择?
- 本科应届生深圳落户的条件
- 3分钟搞清楚深圳本科入户条件那些事儿!
- 2022年,想要入户深圳,如下这些事情千万不能做
- 2020年非深户幼升小,家长必须满足这5个条件!
- 深圳积分入户入学,本科生申请深圳户口条件
- 不限户籍!福田区民办学校学位补贴开始申报啦~
- 深户办港澳通行证原来这么简单,不限次数